2012年4月16日蘋果日報:港大本部三學院遷出 校友盼大樓作教學用途
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news/art/20120416/16251493


【本報訊】香港大學為迎接334學制,興建百周年校園容納新生,校園即將落成,位於大學本部的文學院、法律學院及社會科學院快要遷出。文學院將在下月起逐步搬出,周日舉行道別式,邀請知名學友陳方安生及張婉婷等人出席。校方本周起諮詢師生對本部新用途的意見。知名舊生及學生均希望保留本部作教學或學會活動之用。
記者:彭美芳 翁煜雄 陳凱迎

港大為應付今年四年制新增3,000名學生,新建的百周年校園已落成。文學院、法律學院及社會科學院將於9月遷入新校園。上周港大發出電郵指,將舉行三場諮詢會,了解師生對本部改變用途的意見。校方現時傾向把校長室及行政部門遷入,或有四分一的課室繼續使用。有在本部上課的學生希望未來仍可在本部上課,或作學會活動。
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校友崔永康指,月底社科院院長室將率先動身,分階段進駐百周年校園。文學院副院長施仲謀表示,計劃於5月遷離本部大樓,中文系將於7月遷出。文學院日前也發電郵,邀請舊生在周日(4月22日)參加本部的道別式。

情侶徘徊荷花池熱吻

道別式請來文學院1962年畢業的「大師姐」陳方安生演說,知名校友包括港產導演張婉婷及羅啟銳也參加,本港敲擊樂大師龍向榮當日帶領文學院仝人,圍繞陸佑堂及文學院一周,作最後的集體回憶。
1984年中文系畢業的著名填詞人林夕,對於本部改作行政用途感到抗拒,「做行政嘢使乜咁有浪漫呀?」他當年多數在宿舍寫歌,任文學院助教時在本部有辦公室,「本部係生活嘅一部份,日後做咗行政,同學未必分享到呢個氛圍」。他認為本部的環境有助文學創作,希望校方可繼續讓學生使用。
70年代在港大讀心理系的張婉婷,最愛本部的庭園走廊及棕櫚樹,「好適合讀文學」。她體諒大學遷出文學院的用意,但感到依依不捨。記得當年陸佑堂的聖誕舞會,地面舖上禾稈草,微弱燈光下播着披頭四、滾石樂隊的流行曲,跳着穀倉舞( Barn Dance),「《玻璃之城》入面嘅舒淇同黎明,着住短裙同喇叭褲,情到濃時會推開陸佑堂門,跑到樓下嘅荷花池 kiss,係港大嘅真人真事」。
港大法律系畢業的立法會議員余若薇最難忘陸佑堂,「陸佑堂係第一次拍拖嘅地點,二年級第一次有人約我去睇土風舞」,那位勇敢挑戰高妹的男生就是其夫胡健維醫生。
香港大學本部大樓資料

奠基:港督盧押(1858-1945年)主持
建於:1910年動工,1912年落成,1985年成為法定古蹟
設施:陸佑堂、荷花池、畢業生議會廳等
風格:後文藝復興時期建築,屬古典復興式建築( Classic Revival Style)典範
使用大樓的部門:最早由醫學、土木工程學系使用,現為文學、法律及社科院使用
曾於本部上學著名校友:孫中山(醫學院)、張愛玲(文學院)、林夕(文學院)、張婉婷(社會科學院)等

資料來源:香港大學


特稿 張愛玲留戀港大時光
 報道連結

若港大是本地學術搖籃,1912年落成的本部大樓便是港大的根源。國父孫中山曾在此演講,文人張愛玲、許地山等都走過樓內迂迴梯間,電影如《色,戒》、《玻璃之城》也曾以鏡頭捕捉她美麗的身影。

大 樓由麼地爵士捐款,1910年動工,兩年後啟用,是港大總部,50年代擴建一倍至現時規模,至1984年列法定古蹟。大樓屬愛德華式巴洛克風格,紅磚麻石 的大樓,以富文藝復興風格的花崗石柱支撐,頂部矗立着鐘樓,四角則有塔樓。大樓內有庭院四個,兩個植有高9米棕櫚樹。大樓禮堂在1956年定名為陸佑堂, 紀念贊助創辦港大的華商陸佑。曾就讀港大前身西醫書院的孫中山,1923年便在此演講,自言猶如遊子歸家,承認「革命思想係從香港得來」。

多齣電影取景

朱光潛、許地山、龍應台都在此留足印,1939年入讀港大的張愛玲似最留戀,作品《燼餘錄》、《易經》及《小團圓》都看到大樓身影。她自言曾在港淪陷時照 顧傷者,而大樓在該期間確被徵作臨時醫院。大樓電影緣也與她有關,李安按其原著拍攝的《色,戒》,女角便在陸佑堂高喊「中國不能亡」,《今夜星光燦爛》的 師生戀,《玻璃之城》男女角深情一吻,都發生在大樓內陽光閃爍的荷花池旁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